江科大“爱教爱生 敬业精业”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选登之六守斯文之道,育天下英才

  

走在校园的法桐路上,操场栏杆上的展板讲述着江科大取得的一个个成就,“蛟龙号”入海、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,我想这展示的不仅是一份成绩单,还是历经八十载未曾褪色的“船魂精神”。这是一所怎样的大学?这所大学里又有着怎样的同学和老师?

我看到这里有教师近耄耋之年带着病妻坚守讲台,对学生的爱,对讲台的爱,对老伴的爱在他那凝聚成了一种人格魅力,让我们潸然泪下。我看到这里有教师身患癌症,扔以非凡的毅力坚持6年完成百万巨作,主持完成国家级重大攻关,用生命高扬师道的尊严。这里还有同学,不顾自己以后的治疗花费,将她患癌和父亲车祸期间收到善款所剩的42.6万全部捐出,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。知道坚守和奉献,这不正是自己心目中的老师;懂得感恩和回馈,这不正是自己希望教育出的学生。可敬的老师是我们为师的航向标,可爱的同学是我们一路走下去的理由,而“爱教、爱生、敬业、精业”则是我们作为人师的操守。

一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师之乐也

《孟子. 尽心上》云: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”,这是我国古人对教育最早的诠释。在社会分工多样化,工作选择自主化的现在,走进教育行业是一件幸事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他能让人从白丁走向鸿儒,从小人变成君子。教师还是社会环境的净化器,他可以让社会从混沌走让有序,从愚昧走向文明。“劝一伯夷,而千万人立清风;劝一季札,而千万人立仁风;劝一柳下惠,而千万人立贞风;劝一史鱼,而千万人立直风”,引导人们走正道、做善事,并世代相传,社会就能形成清白之风、仁爱之风、坚贞之风、正直之风,这是教育的作用,也是教育的乐趣所在。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爱教是教师工作最大的源动力。从教之路是漫长的,“桃李满天下”更不是一蹴而就。漫漫长路,只有保持足够的热爱,才能饱含热情的走下去,才能积极的想办法让这条路走的更精彩。一位获得“全国优秀教师”称号的教授说:“如果作为老师不热爱教师这个职业,他在成长中就不会有所收获,他的学生也不会从他那里得到收获。”选择了教师职业,我们就要根植于爱,踏步有痕。爱教方能得桃李天下,赢万千芬芳。

二、一树十获者,木也;一树百获者,人也

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,教育就像“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”教育是最触动灵魂的事情,教师口头无意的一句话,肢体不经意的一个动作,在学生心灵上都可能造成很大的触动。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:“谁爱孩子,孩子就爱他,只有爱孩子的人,才能教育孩子。”没有爱,就没有教育。是否热爱学生,实际上决定了教师工作的成败。

爱学生,要学会聆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。对教师来讲比“传道授业”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灵的指引和培育,解决他们思想深处的困惑和迷茫,学生需要的是更具人情味,更懂他们内心需求的老师。

爱学生,要坚持有教无类,因材施教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,更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,思维方式、家庭阅历的不尽相同才有了春满园的百花齐放。作为教师不能以个人喜好,成绩好坏去评价学生。学生的千差万别,才有了教师存在的价值。

爱学生,不能急功近利,厚此薄彼。《管子权修》中说: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。一树一获者,谷也;一树十获者,木也;一树百获者,人也。”教育是百年大计,教育学生,不能急功近利。体罚辱骂换取成绩的提升,走的不是捷径,而是一条死胡同。

三、心无旁骛,甘守三尺讲台

当你看到有明星通过蹭“头条”为人追捧,当你看到有作家依靠抄袭赚得金盆满钵,当你看到有学者依赖论文买卖名利双收,你可能想过 “谋道”还是“谋食”,这是一个问题?当今社会,当文化成为商品、教育沾染功利、越来越多为名利所役、被物欲所驱,作为教师就更需要一份坚守和定力,需要呼喊那份“君子谋道不谋食”的敬业精神。

今年4月份,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、劳动模范、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广大知识分子要“肩负起自己的使命,立足岗位、不断学习、学以致用,做好本职工作。当老师,就要心无旁骛,甘守三尺讲台,‘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’。做研究,就要甘于寂寞,或是皓首穷经,或是扎根实验室,‘板凳要坐十年冷,文章不写一句空’。”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方向,呼吁的更是作为老师的敬业精神。

纵然江科大不是名牌院校,也或许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。但屠呦呦获得诺奖的荣耀不是来自“博士”、“院士”的光环,不是来自科学史上的灵光闪现,而是来自她几十年的艰难探索,来自她心静如水的沉定,来自她不畏浮云的执着。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《自然》杂志发表诺奖级论文,靠的同样不是985211名校加身的荣耀,不是环境条件的高人一等,靠的是冷板凳坐穿的久久为功,靠的是十年磨一剑的持之以恒。有了他们成功的榜样,我们又谈何放弃。

四、水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舟也无力。

149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:“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,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。‘水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舟也无力。’知识储备不足、视野不够,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,更谈不上游刃有余。”敬业是做好老师的前提,精业才是当合格老师的保障。

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,犯错-反思-犯错-反思的往返循环需要孜孜不倦的坚持,但只有经过这些痛苦的蜕变,才能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精湛的专业技能。否则盲目的“披星戴月”、一股脑的“埋头苦干”,得到的只是“勤奋有余而效率不足,付出有余而收获不足”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我们要不断学习积累专业知识,要刻苦钻研提高业务能力,不仅做到敬业,更要做到精业。这样,才能以饱满的精神感染每一位同学,才能以渊博的学识教诲每一位同学,才能让自己的教书生涯成为惬意的享受。

“别急,慢慢来!”这是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写给自己的第一句话。高校“青椒”有房车压力、有学术理想,虽然目的地远的让人心烦意燥,但一定要坚信它绝非遥不可及。只要我们把沉静根植于心,时时叩问初心,不忘本来;只要我们力践于行,不做清谈家,勇为行动者;只要我们将儒雅习成于范,学有素养,行有教养,心有涵养;只要我们不忘“爱教爱生敬业精业”,定能在教师生涯中守得斯文之道,育出天下英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作者单位:图书馆)

         

友情链接
中华全国总工会
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
江苏工会网
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
镇江市总工会
镇江市教育工会